第350章 仙道密传真决(二)-《穿越到山海经》
第(2/3)页
此为将气功与生活密切结合起来之良法,即“行住坐卧不离这个(气功)”,亦即仙书所云:“一日内,十二时,意所到,皆可为”,也是古人所说的“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”。
将性命分配于动和静的环境中去煅炼,这是合乎生活规律的。
动处练性,即待人接物中务求中礼、中节、合情合理。在待人接物中去炼性可以有所考验,当较脱离实践的空想空谈更有效益。静处炼命,即无事独处时不忘观照丹田,保持我身之精气神经常打成一片。学者如能做到此,则周天之路不难自通。
第十、观窍观妙!窃思太上言“有欲观窍,无欲观妙”二句,以为生补漏之局,亦为生成真了道之本焉。欲,非私意也,亦非有意之意也。要想此个欲字,是在有意无意之间,即吾常言略用意思。是窍非脐下一寸三分之谓,亦非下田水乡之称。
教生略用意思,闭眼光,凝耳韵,缄舌意,持身以正,亭亭矗矗如岩石之耸高山,悠悠扬扬似皓月之印谭水,收我一切驰逐于外之物欲,牵缠于内之杂念,一刀斩断,一齐收拾,片丝不挂,半蒂不存,于是以满腹精神尽收入于虚无一窍之中,时时照顾,念念不忘。
久之自有天真发现,阳气来生,将尔腹中久积阴霾之气自然变化而无复有焉。由此再加猛烹急炼,常常了照,则真阳一动,收而采之,行升降之法,用进退之功,而大丹不患无成。
自然精不外泄,气不外倾,神不分散,而色身可固,法身亦即此存矣!此即太上有欲观窍之说,至于妙之一字,道之实难。
总在生做功到气血融和之地,精神舒畅之时,潇潇洒洒,无思无虑,亦不是全无思虑,祗是思虑之起如浮云之过太虚,毫不留恋,了不介意,此即妙之之象。然后还要从此推之,举凡平时抑郁者到此能不抑郁,昏颓者到此能不昏颓,皆是妙之作用。
古云:“神仙无别法,只生欢喜不生愁”,斯得妙之真矣!再示观之之实。到此时也未尝不照于方寸,而实无方寸之可照。木尝不注于丹田,而却非丹田所能了。
若有意若无意,随其气息之往还,我惟了了于中极,不为气息之一上一下所牵引焉,此观之之妙也。总之,始而稍稍垂头以顾提,继而微微伸腰以缉熙,终而至于天机活泼,气节凌峋,即是长生之诀也。
吾见生等形气衰颓,精神疲惫,教之如后生小子实实了照于丹田一寸之间,则恐用力太劳反为不妥。故示以活泼之观法,无论随时随地俱可做得。然而坐有坐法,睡有睡法。
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