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“遵旨!”淅河双手持笛,弯腰答应,随机转身,见卢生被自己忽略后,一脸的不爽,不禁微微一笑,道,“先生请开头,我接上便是!” “哦?”卢生上下打量淅河,心想,“这人看着风流儒雅,没想到如此张狂,世上笛曲千千万万,我就不信你全都会?待我找一个冷僻一些的给你个下马威!” 卢生从袖里掏出竹笛,略略一拱手,便开始吹奏起来,此曲为「大燕」江南水乡的《渔光曲》,曲调悠扬婉转,如水波细流,身心无杂。 淅河只闭着眼,听卢生只吹了个前奏,便抬起笛子接了上来,竟然分毫不差,如同出自一人之口。 卢生心中一惊,随即将曲子悄然转变成中原的市井之音,不同于《渔光曲》,市井之音华丽糜烂,让人仿佛置身于温柔乡中。 可是,没吹两节,淅河竟然也跟了上来,分毫不差。 “哼!瞧你温温柔柔地,想必没用竹笛吹过军征之曲吧。”卢生心中不爽,立即将竹笛之曲转化为西北军征出关之曲,细细的竹笛竟吹出了浑厚的音色,波澜壮阔,雄伟壮观。 而卢生还没来得及开心,淅河又立马附和了上来,竟然也是一模一样。在场的文臣武将纷纷暗翘大拇指,卫国皇帝也是悠然自得地靠坐在龙椅上,感觉胜券在握。 卢生一口气吹了七八支不同风格的乐曲,淅河竟然全部都跟了上来,音色,音律分毫不差。这才让卢生惊叹不已,又仔细打量淅河的手法与手中长笛,突然眼睛一亮,计上心来。 卢生不再转变笛曲,而是直接将一曲吹到结束,然后双方拱手,谦让了几句。 卫国皇帝洋洋得意,自己这边淅河给挣了面子,压了「燕国」一头。 “先生的曲库丰盈,竟然连我「大燕」境内上到阳春白雪,下至下里巴人的曲子都会吹奏,着实令人佩服。”卢生拱了拱手,假装赞赏对方,可是紧接着话锋一转道,“只是先生的技艺恐怕都多源于天赋,有一副过耳不忘的好听力,让在下钦佩。” “此话怎讲?”卫国皇帝在龙椅上不解地问道。 卢生轻蔑地一笑:“我听卫国皇帝喜好丝竹,故从「大燕」远道而来,找淅河先生切磋一二。没想到先生用旁门左道,与我比试,让我心寒。” “使臣,你把话说清楚一些,淅河他使用了 (本章未完,请翻页) 什么旁门左道?”卫国皇帝有些不悦道。 “这天下曲子千千万万,哪那么巧,我刚刚吹的几曲,正好淅河先生都会?”卢生说着一亮自己的竹笛,在卫国皇帝和一众文武大臣面前转了一圈,道,“我为了练习百家之曲,每日不歇,都已经将我手中的竹笛吹的褪色。” 众人仔细一看,果然卢生手掌的笛子已经瞧不见原来的颜色,不管是笛身还是笛孔处都是微微发白,留下了使用很久的磨损痕迹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