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百三十八章陪都-《三国:汉中祖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不过对于陪都的渴望,可不仅是巴蜀士族在瞄着,还有地区的人也在瞧着。当杜琼说完之后,来自荆州的阴宗也拱手而出,请求禀奏。

    阴宗,荆州阴氏,其当初在宛城献妹邀功,战后被刘禅提拔为侍郎,又迁尚书。

    “陛下,南阳久为兴盛,良田阡陌,应有尽有,亦有陆海之名。其地处荆州,北可达中原,举兵伐魏;南可下江左,钳制吴人,实乃军事险要之所。故臣以为我大汉可设南阳为陪都。”阴宗垂首说道。

    阴宗的奏疏仿佛为大汉众臣打开了思路,巴西郡士人龚禄也掺合一脚,上奏可在江州或汉中设立陪都。来自襄阳的习忠表示,或许也可以在襄阳设立陪都。

    众人见陛下未有发话,一时间,朝廷为大汉陪都之事,展开了热烈的辩论。大汉各州郡的士人试图都想为自己的家乡要个陪都,以为日后获取更多的政治资源。

    有趣的事,原本因为迁都长安展开争辩的杜琼、谯周,现在却因成都是否为陪都的问题,站在一起与南阳士人展开争辩,力荐成都作为大汉的陪都。

    不过闹归闹,陪都讨论最多的就是南阳与成都,毕竟此二地的大汉官吏最多,因而话语权也最大。

    许久之后,刘禅轻咳一声,声音虽小,但争论的众人却不由得都安静下来,等着天子发话。

    刘禅扫视众人,沉声说道:“陪都之事,非同小可,诸卿岂可如同妇人于市间争论。”

    “臣等知罪。”众人躬身应道。

    刘禅没有过多地问责,只是澹澹地说道:“杜卿所言有理,成都虽安稳于西南,但粮草兵马富足,今不可为国都,却能为陪都。”

    历朝历代上,关于陪都的选择,基本上都离不开经济、军事因素。因此相比于众人提的南阳、襄阳作为陪都的选址,就目前而言还是成都更为靠谱。

    如周定都镐京,并在镐京处理国家大事。然而他们却把洛阳设为陪都,各地诸侯的贡赋集中于此地,对于各地的粮草的供给,物资的分配及官吏俸禄都以洛阳为原点向四周发散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