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章 同树之果-《大国子民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2/3)页
    这是程诺工作过的地方,是她咖啡梦的起点。
    这座城市,这个咖啡馆,也曾经是宣适梦想的终点。
    程诺的梦想,是世界级的咖啡师。
    宣适的梦想,是和程诺携手余生。
    仿若昨天。
    尤若前世。
    ……
    大年初一,帕多瓦所在的威尼托大区也在欢度春节。
    宣适从来都是避开国内的传统节日出门的。
    哪怕帕多瓦的春节,并没有特别浓重的节日气氛,他还是害怕自己会触景伤情。
    今天是个特例,他恍恍惚惚地来到了帕多瓦市政厅的正门。
    入口处有很多台阶。
    台阶的下面,有一群华人在做活动——“千纸鹤为中国与世界祈福”。
    活动现场摆放了一个大屏幕。
    屏幕里面,循环播放着国内疫情的一些新闻。
    宣适已经好多年都没有关注过国内的新闻了。
    猛地一下看到,还是疫情最严重的武汉,直接被震慑在了原地。
    他看到全副武装的医生和护士。
    还看到带着呼吸机、ecmo奄奄一息的病人。
    一个穿着白大褂的医生,在一辆坐满了医务人员的大巴车旁边对记者说:“十七年前,我母亲送我去抗击非典的战场,今天我送我的女儿去武汉抗疫。”
    记者问:“你会担心吗?”
    医生说:“我当然会担心她的安全,但我更为这样的传承感到骄傲。”
    画外音:时光会改变很多事情,却带不走人间大爱。
    一个护士,出现在了视频里面,她脸上有深深的勒痕,是长时间佩戴护具留下的。
    护士:“病人激增,我们是24小时两班倒,每班12个小时,我们很多人,都是连续12个小时不吃不喝。小时候没有穿过的尿不湿,现在反而穿上了成人的。”(护士腼腆地笑了笑。)
    记者问:“全套防护服的要求也包括成人尿不湿?”
    护士说:“不包括,是我们自己主动要求的。”
    记者问:“是因为防护服不够吗?”
    护士说:“不仅仅是这个原因,脱卸一次防护服,需要27个步骤、12次消毒双手,耗时半个小时以上,疫情突发,大家都在和病毒赛跑,我们都想尽可能节省一些时间。”
    画外音:只有跑赢时间,才能从病毒手里抢回更多生命。
    一个淳朴的农民一边避着镜头一边摆手说:“不要钱的,不要钱的。我就是听说,上海和浙江来的医疗队,住……住在这家酒店。这些菜,都是我自己种的,不值钱,一点都不值钱。就是想给医生和护士们吃点新鲜的……”
    ……
    做活动的人,看到宣适驻足,跑过来问他要不要参加祈福活动。
    “要怎么参加?”宣适问。
    活动人员把宣适带到桌子边上,给他递过来一支马克笔:“在这里写一句祈福的话,再到签名墙签上名字就可以了。”
    按照宣适清冷的性子,他是不会参加这样的活动的。
    但今天是个例外,他有太多无处表达的情绪。
    宣适提笔,在祈福区的一张空白的卡片上,写下了两行最能表明他此时心境的诗句:
    【我有所念人,隔在远远乡。】
    【我有所感事,结在深深肠。】
    而后,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,去签名墙签了名。
    “你就是宣适?”
    做活动的人看到签名之后,很是惊讶。
    “你认识我?”
    “不认识。”否认过后,活动志愿者紧接着又说:“但我看过你的名字,你给武汉捐了两万个n95口罩。”
    “我?”宣适有些疑惑:“你从哪里看到的?”
    “中意青年联合会的捐赠名录里面啊。你的名字那么特别,一眼就能记住。”
    “是这样啊……”宣适有些不知道要怎么回应,“那你能把我的名字,从名录里面去掉吗?”
    “啊?为什么?做好事不留名?”
    “不过就是个举手之劳,没必要这样。”
    “这怎么会是举手之劳呢?你知道国内现在口罩紧缺到什么程度吗?医生都不一定能续得上n95口罩。这是我们最近收到最大的单笔n95口罩捐赠了,正在运往武汉的路上。”
    “医生都不一定能续得上?有这么夸张吗?”宣适关心的点,和做活动的志愿者不太一样。
    “当然有!你有关注过国内现在n95口罩的价格吗?”
    宣适确实没有了解过国内口罩的价格。
    也确实捐献了一批n95口罩。
    在不知道算不算知情的情况下。
    ……
    两天前,聂广义问他:“有没有医用外科口罩?”
    “医用外科没有,n95应该有很多。”
    “具体有多少?”
    “不知道。”
    “那保质期呢?”
    “我看到的那几箱,保质期都还有一年半,应该是同一批生产出来的。”
    “那我可以拿去捐了吗?”
    “在新仓库,你直接运走就好了。”
    ……
    宣适在帕多瓦做的事业有点琐碎。
    一开始,他只是一家超市的店员。
    用一年多的时间,做到了店长。
    然后花了50万欧元,加盟了他自己做店长的那家超市。
    每个月,除了店长的工资,还会有业绩分红。
    加盟超市不算是多么暴利的事业,胜在收入稳定。
    只要位置选的好、管理又不拉跨,前景还是非常可观的。
    宣适在选址上比较有天分。
    从加盟一家超市开始,慢慢做到了十家,管理的经验也在不断地积累。
    他希望在不久的将来,创建属于自己的连锁超市品牌。
    到了那个时候,他就是收加盟费的人,而不是要上交。
    19年底,为了筹备自己品牌的第一个超市,宣适入手了一个仓库。
    这个仓库,原本属于一个医疗器械厂。
    因为经营不善,已经倒闭。
    剩下厂房和两个仓库要出售。
    宣适购买了其中一个仓库。
    他本来两个都想买,但人家只愿意卖给他一个,说另外一个仓库要和工厂一起卖。
    厂房加设备和仓库一起打包出售,要价500万欧元。
    这就属于宣适能力范围之外的事情了。
    捐给武汉的两万个n95口罩,是医疗器械厂没有及时清空的仓库遗留物品。
    在宣适看来,聂广义愿意运走这批口罩,是帮他解决了后续处理的麻烦。
    他从来都不看新闻。
    不管是意大利的还是国内的。
    也没有下载任何一个社交软件。
    听做活动的人说国内现在n95口罩的价格已经飙到了天上,并且有钱都买不到。
    宣适才搞明白,为什么聂广义把口罩运走的时候,一会儿说他大手笔,一会儿嘀咕也不怕被人倒买倒卖了去。
    可是,这些口罩,不应该记在聂广义的名下才对吗?
    聂广义那么爱出风头的一个人。
    怎么偏偏在这个时候没有用自己的名义?
    更何况,这些口罩,本来也是白得的。
    宣适觉得自己受之有愧。
    等到做活动的人开始自报家门:“我叫黄雨晴,武汉是我的家乡,我代表……”
    宣适近乎喃喃自语地说了句,“能帮到有需要的人就好了”,就逃也似地离开了祈福活动的现场。
    他特别不习惯来自陌生人的感激。
    黄雨晴追了上来,还想要说点什么。
    宣适的电话,在这个时候响了。
    来电铃声,让他如释重负。
    宣适指了指电话,加快了离开的脚步。
    那个在大年初一零点给他打过的号码,又一次出现在了手机显示里。
    宣适的心跳,随着电话的铃声,直线飙升。
    他其实是没有理由,认定这个电话是程诺打的。
    这种近乎于第六感的直觉,原本就不太应该存在于男人的身上。
    可他还是在电话响了第二声就接起来了。
    哪怕心里面有一万个声音在高喊,不要接、不要接、不要接!
    宣适的手,还是先大脑一步,做出了决定。
    “阿适,不好意思,刚刚错过了你的电话。”
    电话的另一端,传来程诺的声音。
    时隔八年,梦萦魂牵。
    “刚刚的那通电话不是我打的,是聂广义拿我的电话回拨的。”
    宣适条件反射般地做出了解释。
    谁先给谁打电话,谁先找的谁。
    这些原本早就没有意义的事情。
    在这一刻,莫名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。
    “嗯,本来就是我找的你。”
    第(2/3)页